这是刘晓兵第一次碰触烈士的遗骸,他刚刚摸到骨头的时候,既敬畏,又有些难过。
这些英烈遗骸被损坏得如此严重,大部分躯体已经遗失或消逝。
这葬坑,毕竟是掩埋了英烈几十年的土壤,他甚至想要把葬坑的每一个角落都清理干净,把遗骸完整带离那块浅浅的土地
湖南大学的学生们,是所有志愿者中最年轻的。他们稚嫩的脸上,带着庄严凝重的表情,小心翼翼地清理着烈士遗骸上的尘土。
阳光洒在他们布满了汗水的、年轻的脸上,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像在闪闪发光一般。
林鸿雁在写在网站上的文章里如实地记载了这一幕,她说:“76年前,一群年轻的少年为了民族安危奔赴前线,76年后,又一群少年用双手丈量他们的归家路”
时间在大家积极的工作中过得飞快,“英魂回家”志愿者组织,连同王谷芳教授所带领的志愿者团队们,历时两个月的寻找,发现葬坑240个,先后六次行动,出土2100余英烈遗骸及帽徽等物品,出土石碑5块。
而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的负责人,也与刘晓兵取得了联系,他们愿意为搭建英魂dna数据库。刘晓兵可以把志愿者们采样的抗战英烈遗骸样品,送往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基因鉴定,为英烈寻亲。
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刘晓兵高兴得连声道谢,连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大家,陈四平当时就欢呼了起来,兴冲冲地与刘晓兵击掌。
在收殓烈士遗骸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之后,刘晓兵等人,又开始忙碌起了修建烈士陵园的事情。
由于辰溪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湖南乃至全国的抗战大后方、抗战反攻的前哨阵地,所以志愿者们建议将烈士陵园,修建成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那样,为已经找到遗骸的烈士们各立一块碑,查不到姓名的就刻上“无名英雄”,这才对得起英烈。
刘晓兵在网上征集了网友们和捐款的爱心人士意见之后,决定在枣子林修建烈士纪念碑,并以绕圈的形式,围绕纪念碑修烈士墓碑,给烈士们一个家,给后辈一个祭拜瞻仰之地。
然而枣子林的山路崎岖,几十年来的落叶层层叠叠,路面松软,下了雨,更会变得泥泞不堪。
如果想要让更多的人前来祭拜先烈,并且方便工程车辆进出,就必须进行第一件事情——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