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养军将近十万。
其他五州,加起来常备军的数量,也超过了二十万!
加在一起,整整三十万大军,想要让他们全部装备上铠甲,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成本太高!
一套铠甲,哪怕只是最基础的铠甲,造价也在八千钱以上!
这还是黄巾之乱前的价格!
随着战乱的加剧,诸侯之间彼此攻伐越来越频繁。
铠甲这等兵备的价格自然是一路攀升!
早在去年,便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钱,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而这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因为诸侯们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却是因为这个时代,造甲工艺太落后的原因。
所有的铠甲,都是匠师们用手,一枚甲片一枚甲片的敲击出来。
就拿军中将领们常穿的明光铠来说。
不是高级将领,比如吕旷吕翔这些偏将军级别的人。
寻常的中郎将、骑都尉这些,根本连明光铠都置办不起!
因为一套明光铠,不算头盔的价格,就已经达到了八万钱!
算上头盔,战靴这些,直接飙升到了十万钱!
而如今的粟米,价格才多少?
虽然是战乱年代,米价暴涨,可即便是大旱的中原,米价也就是千钱一石!
十万钱,就是百石米!
要知道,汉代的俸禄,两千石就已经算顶级官员!
正常军中高级将领的俸禄,一年也不过几百石而已!
至于中层将领,一年的俸粮也就堪堪一百出头,扣掉自己的开支和养家的开销。
能够剩二三十石俸米就已经不错了!
哪里买的起明光铠?
但就是这等夸张的价格,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不合理。
就是因为,这种铠甲,包括常规的铠甲,制造起来,成本太大!
一套常规铠甲,需要一名熟练匠师,带着十名学徒,花上半个月功夫才能够做出来一套。
即便是重视匠师的袁谭,眼下匠作营中,也不过养了百名匠师,千名学徒而已。
整个河北的匠师,也只有千人左右,算上学徒,不过万人。
这等于说,整个河北六州,一个月出产的铠甲,不过千套!
千套甲,放在三十万河北大军面前。
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但如果改用水力锻锤法的话,一套常规的铠甲,最多半日功夫,便可以做出来。
并且所需人力,只是传统锻造法的一半而已。
效率提升了几乎数十倍!
虽然听起来很夸张,但,袁谭却并没有太过震惊。
倒不如说,锻锤法若是达不到这个效果,才会让袁谭意外。
毕竟,水力锻锤法,是十四世纪的时候才出现,普及推广。
距离汉朝,之间的差距足足相差了一千多年!
一千多年的技术积淀,哪怕只是农耕文明,也是相当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