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是勉强够撑到秋收而已。
流民招募虽然不像士兵招募那样,需要军饷做安家费。
但至少也要拿出粮食来,才能够吸引到流民啊。
可惜,现在徐州的情况,根本不允许这两个人去筹集大量的粮食去招募流民。
这些粮食都是袁谭储备起来,用于练军之用。
和曹操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徐州军眼下正好可以进行第二次整编。
同时,袁谭之前用来训练降军的训练营,也都在进行新一轮的扩建。
等这些训练营扩建好之后,正式开始训练的徐州军,士兵们对于粮食的消耗肯定会大大增加。
一个正兵,每个月哪怕不打仗,只是低强度的训练,都需要每个月一石米粮的供应。
而一旦上阵打仗,这个消耗更是会直接翻三倍。
而徐州目前驻军已经接近了十万人,包括李典乐进于禁三部的降兵,以及袁谭接任齐候之后。
才河北那边调过来的三万本部兵马。
加上原本的三万徐州军。
加起来,徐州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八万人的惊人数字。
要知道,眼下徐州五郡六十一城,明面上统计出来的人口也不过才十万户。
即便算上大户们隐藏起来的佃农,最多也不过十七万户而已。
换言之,眼下徐州的情况,已经快要达到两户百姓,供养一名士兵的地步!
不要以为这个比例很低!
即便是汉朝最鼎盛的时代,常备军和民间百姓的比例,也不过是五户百姓供养一兵而已!
要知道,士兵的战力,和民间的实力,或者准确的说,和生产力是息息相关的。
百姓和士兵的比例,越低,士兵的战斗力就越弱!
为何?
因为士兵上阵打仗会有死伤,死伤的士兵就只能从百姓中抽出填补。
如此下来,百姓越来越少,能够提供的粮秣就越来越少。
而士兵们得到的供养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少。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到最后,根本不用打仗,已经支撑不下去的百姓们就会自己起来。
推翻这个国家!
三国归晋,结局听上去很悲凉,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必然!
为何?
就是因为接近百年的乱世,已经让魏蜀吴三国打崩了!
到最后,除了地盘辽阔的魏国还能够靠着名为军屯实为农奴的军屯制支撑着一只常备军外。
蜀国和吴国,都已经没有民力继续支撑着军队在外作战!
自然就只能迎来灭亡!
而魏国之所以被晋朝取代,本质上也是因为,曹操的后继者已经没有能力再稳定住,建立在广大军屯兵血泪基础上,缔造出来的庞大帝国。
只能交由在军队中威望更高的司马家来接掌大权。
靠着军中累积的威望,司马家才能够平稳从魏国过度到晋国,并且支撑着发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