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很简单:这一带的位置十分紧要,有太原等军事重镇,金人不放心交给伪楚。
赵海平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只接收伪楚的旧地,和谈嘛,讲究的就是一个狮子大开口。
谁枪杆子硬,谁说话就有底气!
军事实力占优的一方,就是可以不断加码各种条件。否则,那不是对不起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了吗?
金人深谙这一点,所以在与齐朝谈和议的时候,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甚至说必须先杀了韩甫岳将军才能和谈。
但现在,轮到金人做被勒索的一方了。
而此时赵海平还真的有可能兵不血刃地将这些地方给要回来。
因为河东正是义军反抗最为激烈的地区,也是最期盼着韩甫岳将军能前去解救他们的地区。在激烈的抗争之下,金人在这一带的统治,早就已经风雨飘摇。
金人连后方都顾不太上,更何况是这一带。
当然,这其中太原府的地位太过重要,在靖平之变时,就是因为有重镇太原的阻隔,才让金兵第一次南下时西军受挫。
金人可能不会同意割让太原。
但赵海平本来也不只有和谈这一条路。他也可以把稳固后方的事情暂时放一放,然后再继续打下去。到时候,就看昭义军和金人谁先撑不住。
而赵海平十分确信,先撑不住的绝对不是自己。
又过了月余,金使又来了。
这段时间,赵海平也没闲着,派出昭义军的精锐由原本的齐朝京师大梁、大名府等地出征,打了相州、邢州、河间等地。
又打出来几次不大不小的胜利。
这叫以战促和,给金人施压。
而这次的大捷甚至没有动用昭义军的主力,只是靠着三四万人的偏师加上这些地方数万的义军,就打出了相当傲人的战果。
于是,金人也终于认清了现实,不再抱有幻想。
金使再度前来,做出了大幅的让步。将太原以南的所有区域,全都割让给昭义军。
此时,距离恢复齐朝最大时的疆域,仅剩太原府、真定府等少数区域。
对于这个结果,赵海平虽然表面上仍旧很强硬,但其实已经达到了心中的预期结果。
金人毕竟不是懦弱的齐朝,想要让他们就这么心甘情愿地吐出太原城,几乎是不可能的。
太原是一座坚城,地势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