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将军的恐惧,是刻在骨子里的。
韩甫岳将军越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就越是有功高震主的嫌疑,让齐高宗这个本就没有一点自信的皇帝惶惶不可终日。
而且,若是韩甫岳将军真的和二圣搭上了线,站在齐高宗的角度,似乎也确实有废立他的能力?
楚歌已经很无语了,但还是耐心解释。
“官家如此担忧,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官家,臣且不论韩将军是否赤胆忠心,是否对官家别无二念,韩将军的表现,官家自己看在眼中。臣现在只为官家剖析朝中局势。
“我齐朝的大军,粮草辎重都源自于后方,而大军士气,则来自于北伐抗金。
“我朝士兵大多遭受过金人涂炭,身上全都背着与金人的血海深仇。这也是韩甫岳将军能够每战必捷、势如破竹的重要原因。
“若是韩将军真的想要反,官家可以立刻断了他的粮草辎重,大军瞬间不战自溃。韩将军在没有粮草辎重的情况下想要维持住大军,只有两条路,其一是掳掠民财,其二是与金人媾和。
“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将让军心崩溃,走向万劫不复之地。倒是,官家只需再重用几位名将,便可轻松剿灭。
“韩甫岳将军与二圣,更是不可能有太多瓜葛。
“二圣在位时,韩将军不过是一介小卒。官家对韩将军有知遇之恩,一路提拔,韩将军岂会搞不清楚这个简单的道理?
“若是二圣复位,他们又如何能放心地用韩将军?那毕竟是官家提拔的臣子。反之,韩将军又怎么会扶二圣上位?
“在臣看来,韩将军所喊出的迎还二圣,不过是某种鼓舞士气的口号而已。因为迎还二圣,是一雪靖平前耻的标志。而且,这口号,本来不也是官家自己喊出来的么?”
齐高宗的脸上青筋跳动,似乎是被说得哑口无言。
他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都是一些历史发明家们,为了论证“韩甫岳将军确实该杀”而提出的论点。
但实际上,都不值一驳。
事实上,韩甫岳将军就算是当时想要拥兵自立,也根本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更何况从韩将军平日里的种种表现来看,他一直是赤胆忠心、觉悟二念的。
楚歌的这一番话,等于是将后世驳斥这些谬论的说法,拿来回禀齐高宗。
自然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然而,齐高宗却还是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