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很快因为风险太大无疾而终。
但不管怎么说,让皇子跟军权联系起来,这意图绝对是昭然若揭的。
因为从历史上来看,除了少数确实太能打仗、以至于被老爹当工具人用的皇子之外,凡是皇子与军队扯上关系,都必然在争夺继承人的过程中占据很大的优势,这无形中就表现出了老皇帝的某种偏向。
如果没有靖平之变的发生,或许再过几年,齐惠宗真的会考虑通过一定的手段,将皇位传给这位三皇子。
可是靖平之变这个意外事件发生了。
当时齐惠宗即便想传位于三皇子,各种条件也根本不成熟,更何况前边还有一个长子齐英宗。所以,哪怕是齐惠宗万般不喜欢这个长子,在当时急切地想要跑路地情况下,也只能仓促传位了。
而这次传位,就给两父子的内斗,埋下了伏笔。
在齐惠宗看来,这皇位是朕禅让给太子的,朕可是太上皇,怎么不得比自己的儿子说话管用吗?
所以,齐惠宗既抛开了责任,又不想放弃权力,总还是暗戳戳地想在南方搞个小朝廷,干涉政事。而且,在金兵第一次入侵被打退之后,他就很快回到了汴梁,其中的目的,不言自明。
至于齐英宗,当然也不傻,既能感觉出来爹对自己的不喜欢,也能感觉出来自己的权力实际上很受爹的威胁。
毕竟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齐惠宗提拔任命的,他这个新皇岂不就是坐立难安么?
所以,在金人第一次被打退,京师暂时转危为安之后,父子俩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内斗,不仅李伯溪被排挤出了朝堂,本来说好要重建的黄河防线也搞得稀巴烂,甚至连之前聚集起来的勤王军,也全都遣散了。
一系列糊涂至极的操作,这才导致了靖平之变的发生。
而在靖平之变发生后,这位三皇子也随皇室宗亲一起,被掳走北上,并在两三年之后,就因为悲愤交加而去世。
听楚歌讲完这些之后,李鸿运不由得恍然。
“原来如此!
“历史上的这些昏君,大部分都是小时候没有正经接受过帝王教育的,所以长大后还保留着做亲王时的那种愚蠢、骄横的病根,而且性格已经定型,难以更改
“如此说来,那位之后继位的九皇子,也完全符合这个条件了。
“我能理解,杀掉齐英宗之后就可以让三皇子继位。可是为什么,三皇子就一定能比齐英宗做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