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吗?似曾相识吗?心有灵犀吗?
那就对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你想出来的……
他所谓的“官制法”,其实就是这位皇帝在王文川新政之后,自己搞的“元丰改制”。
这两条内容一点没变,全都是这位皇帝想出来的内容。
而这次改制,自然也十分顺利地推行下去了,毕竟是皇帝铁了心地要做的事情。
而王文川在当时,是不同意这个改制的。
原因很简单,这个改制实际上是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官员的升迁、任免,以及三省的职权,有很大一部分都从宰相手中收回,回到了皇帝的手中。
王文川自己就是宰执,是不希望别人掣肘的,怎么可能会同意这种事情?
如果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套改制确实让官员有了定职定位,减少了朝廷的开支,但这种影响仅限于中央,对于地方而言,效果甚微。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而它更深层次的影响,则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等于是变相地为皇帝乾纲独断、避开以宰相为首的各级官员的监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所以归根结底,这是一次限制相权、加强皇权的改制。
所以皇帝才如此疑惑。
王文川自己作为宰执,为什么会自己限制自己的权力?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虽然这份改制的方桉太过诱人,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是皇帝心心念念的事情,可是,由王文川提出来,却总觉得里边有什么陷阱……
所以皇帝才会感到疑惑。
楚歌微微一笑。
这是他计划的一部分,自然也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说辞。
“官家可还记得,当年官家问:‘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有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谏议是如何回答的吗?”
皇帝愣了一下,说道:“文谏议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楚歌点了点头:“这官制法,便是臣给官家想到,对文谏议的回答。”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楚歌演技爆发,表情赤诚。
再加上天赋“低调行事”的作用,让他显得就像是一只人畜无害、一心为君的小绵羊。
果然,皇帝的眼神中迸射出了光彩。
而这种光彩,甚至比王文川跟他讲变法的时候,还要更亮。
“王卿,快详细说说!”
看到皇帝这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