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只装备一万五千火器军。
其余三万五千人,由步兵、弓兵、骑兵、水军组成,目前主要集中在辽东郡、乐浪郡一带,针对的谁自然不言而喻。
高句丽东川王也忧心汉朝会攻打他,因此不仅禁止高句丽人去汉朝生活,还在边境陈设了不少兵马。
实际上因为离辽东最近,高句丽的社会发展程度远高于夫余和挹娄,他们已经到了封建社会,有自己的文字、语言、习俗,在集权上也高于夫余和挹娄这两个部落国家。
只是此时的东北条件确实比较恶劣,冬天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有的事情。生存比较艰难,也让高句丽不容易灭了这两个国家,双方才一直相安无事。
但高句丽一直对北方的夫余和挹娄以及南方的三韩地区采取小规模军事行动,如果没有大汉的话,它也算是个东亚小霸主了。
到了章武二十年年中,不管是粮草还是武器装备,东北军区都已经准备充分,接下来就要开始为夺取东北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的东北军区总督军是公孙瓒,大将军衔,与关羽张飞陈暮地位相当。
前些年他病逝了,东北军区的总督军就开始实行轮流制度。
最早的时候陈暮只设置了四大军区,分别是扬州的东南军区,辽州的东北军区,蜀州的西南军区以及关中的西北军区。
后来因为要讨伐鲜卑人和匈奴人,占据漠南地区,也就是内蒙的草场,于原州设立北方军区。
等到西域出乱子之后,西北军区移至凉州,又于洛阳设立司隶军区。
六大军区除了司隶军区属于中央主力军,由刘备和三名大将军共同控制以外,其余军区的总督军三年一轮换,而今年东北军区刚好是赵云轮值。
对东北这几个部落国家还用不着举国之力,因为火器时代以及蒸汽轮船时代到来的缘故,进攻高句丽也没李世民时期那么艰难。
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天气因素,毕竟东北地区天气寒冷,李世民几次征高句丽失败,也跟天气较差的原因有很大关系。
因此前期的筹划工作持续了很久,一直等到装备齐全之后,陈暮才最终决定对东北的高句丽动手。
章武二十年,西历220年,大汉公历360年五月,夏季最好的时候,大汉内阁次相之一的荀攸,坐船亲往辽东郡,正式开始筹划对高句丽的进攻。
荀攸到了之后,在赵云的陪同下检查了全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意